退赛?世界第1的西班牙已表态,将抵制2026世界杯,或直接退出。FIFA公布了最新一期的男足排名,西班牙国家队是世界第1的位置。谁能想到,刚刚登顶世界第一的西班牙男足,居然要缺席2026年的世界杯?这不是愤怒,也不是任性,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“价值观碰撞”。FIFA的一纸新规,把西班牙、德国、荷兰等欧洲强队全都逼到了十字路口,放还是不放?踢还是不踢?这届世界杯,可能真要变天了。9月最新一期FIFA男足排名出炉,西班牙国家队站到了世界之巅,一支刚刚在欧洲杯上表现亮眼、整体年龄结构合理、战术体系成熟的球队,理应成为世界杯的焦点。但现在,他们却很可能直接“缺席”,不是因为成绩差,也不是因为战术崩。西班牙足协这次的表态,指向的是FIFA的新政——2026年世界杯将在美国、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联合举办,而FIFA同时宣布,将允许以色列的比赛在北美赛区照常进行。这下矛盾就来了。西班牙、德国、爱尔兰、比利时等欧洲国家,已经先后表达了对以色列参赛资格的质疑。尤其是在加沙冲突持续升级、国际社会多次对以色列军事行动提出谴责的背景下,一些国家明确表示,如果FIFA不重新评估其立场,他们将考虑抵制比赛。这事不是西班牙一家在“耍脾气”,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,德国、爱尔兰、比利时、荷兰相继在公开场合提出疑问。德国足协主席贝恩德·诺伊恩多夫就曾表示:“体育不能脱离政治现实。”这听上去像是老生常谈,但放在这次世界杯上,却显得特别尖锐,这届世界杯和以往不同,不光是扩军到48支球队,也不光是首次由三国联合承办,更重要的是,它被赋予了比以往更多的“政治含义”。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明确支持以色列参赛,并多次强调“体育不该被政治绑架”,但欧洲不少国家显然不买账,他们认为,FIFA选择视而不见,等于是在纵容某些国家的行动。西班牙的态度其实很明确:如果FIFA不能给出一个“令人信服的解释”,他们可能不会前往北美参赛,甚至有西班牙媒体直接放话:“世界第一不会用沉默为不公背书。”FIFA现在是骑虎难下,一边是美国撑腰的以色列,一边是欧洲核心国家集体表达不满。继续让以色列参赛,可能会引发大规模抵制;但如果取消以色列资格,又会引发美国方面的强烈反弹。国际足联主席詹尼·因凡蒂诺在最近的采访中虽然试图“模糊处理”,但说白了,就是不敢选边。他强调“FIFA是一个中立的体育组织”,但事实是,从卡塔尔世界杯开始,FIFA的“中立”就越来越站不住脚了。现在的局势就是这样:如果FIFA坚持原计划,西班牙、德国这些球队大概率会选择不参赛。如果FIFA做出让步,那就可能彻底撕破和美国的脸,无论怎么选,都有可能动摇足球这项全球赛事的“权威性”。如果西班牙真的退出,那2026世界杯将丧失目前FIFA排名第一的强队;如果德国、荷兰也跟进,那影响就更大了。到时候,这届世界杯可能只剩下“传统强队的影子”,而不再是世界足球最高水平的对决。这对FIFA来说,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,扩军、三国主办,本来是为了扩大影响力、增加商业价值,可现在,反而成了“政治雷区”。而对于球迷来说,如果那些技术流、战术成熟的欧洲强队缺席,世界杯的吸引力会大打折扣。毕竟,世界杯不是谁人多,谁就好看,而是谁水平高、谁能代表当下足球的最好答案。更现实的是,一旦西班牙等国选择抵制,其他国家可能也会纷纷效仿,到时候,这就不仅仅是一场足球赛事的“退赛风波”,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体育政治博弈。从中国的角度看,西班牙、德国的表态其实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:体育不再是“非黑即白”的中立场域,而是价值观竞争的延伸场。而FIFA面对重大国际争议时的犹豫与模糊,也再次提醒中国体育机构,要主动构建自己的议题主导权,不能一味被动跟随,更要在关键问题上展现立场。中国虽然不是直接相关方,但作为全球体育的重要参与者,未来要在国际体育治理中发出自己的声音。特别是在多边体育组织中,要懂得识局、谋势,在复杂博弈中找到最有利的平衡点。足球界第一的西班牙,如果真的不踢世界杯,那不仅仅是足球史上的一桩奇闻,更是全球体育格局一次深层次的震荡。FIFA这次要怎么解题,全世界都在看,而这场风波的背后,或许才是真正的“比赛”。球场之外,谁能赢?球迷,才是最大的输家。信源:西班牙媒体《COPE》报道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