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阳,这座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、淮北平原西部的安徽省西北部地级市,古称颍州。悠悠中华历史岁月为它沉淀下厚重的文化底蕴,恰似一部雄浑壮阔的史书,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与传承。
颍州的历史,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发展诗篇。其悠久的建城史可追溯至西周时期,历经数千年朝代更迭,始终是淮河文化的重要区域。在中华历史长河中,阜阳见证了无数风云变幻:楚汉相争的金戈铁马、魏晋南北朝的乱世纷争、唐宋时期的繁华昌盛,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印记。众多历史名人在此驻足,欧阳修曾任颍州知州,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,一句“都将二十四桥月,换得西湖十顷秋”,饱含对颍州西湖的热爱与赞美。苏轼多次游历颍州,对这里的人文风物极为欣赏,留下来了“大千起灭一尘里,未觉杭颍谁雌雄”的千古名句,更为这片古老土地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。这些历史名人的足迹,让阜阳的历史文化熠熠生辉。
阜阳的文化多元而丰富。在国家级“非遗”民间艺术方面,阜阳颍泉剪纸风格独特、闻名遐迩。一把剪刀、一张红纸,在民间艺术家手中上下翻飞,转瞬之间,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、生动有趣的人物故事便跃然纸上。其题材广泛,既反映当地民俗风情,又蕴含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还有被誉为“东方芭蕾”的颍上花鼓灯,舞者们身着鲜艳服饰,手持扇子、手帕,在欢快的锣鼓声中翩翩起舞,动作刚健有力又不失婀娜多姿,充分展现了阜阳人民的热情与活力。这些“非遗”民间艺术代代相传,成为阜阳文化的瑰宝。
展开全文
在饮食文化上,阜阳同样独具特色。格拉条,这种阜阳特有的美食,面条粗而劲道,搭配芝麻酱、豆芽、辣椒油等调料,搅拌均匀后香气四溢,入口爽滑,每一口都满是浓郁的地方风味。东关张蚕丝枕头馍形似枕头,个头巨大,外皮焦香,内里松软,既可以直接食用,也能搭配各种菜肴,是阜阳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。这些美食不仅满足味蕾,更是阜阳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。
在现代社会,阜阳积极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。政府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,修缮了一些古老建筑和历史遗迹,让后人得以领略阜阳的历史风貌。同时,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,如举办“非遗”剪纸艺术展览、花鼓灯表演大赛等,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阜阳文化。此外,还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,利用互联网平台传播阜阳文化,让阜阳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文脉颍州,千年传承。阜阳的文化,是历史的馈赠,也是阜阳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。在习近平新时代的浪潮中,阜阳文化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,它将持续传承和发展,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,也必将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。
作者:黄山学院客座教授,阜阳颍泉剪纸非遗传承人、阜阳市政协委员、颍泉区政协委员:武俊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