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说关羽让糜芳留守江陵,糜芳和刘备之间的关系不用多说了吧,关羽到死都想不到糜芳会投降啊。
《三国志.关羽传》羽之出军,芳、仁供给军资,不悉相救。羽言「还当治之」,芳、仁咸怀惧不安。於是权阴诱芳、仁,芳、仁使人迎权。
关羽之前的确是对糜芳,傅士仁恶语相向,但是糜芳投敌,这太傻了,我们目前已经不知道糜芳投降时,心中到底想着啥了。
但是可以说,只要糜芳当时据守江陵,给关羽回援创造时间,那么吕蒙败退是大概率事件,那样的话,糜芳凭借功勋,关羽还能对他下杀手?真的和关羽合不来,他可以给刘备提意见啊,把自己调入益州不就没事了?
在刘备集团,他还有前途,去孙权集团受尽白眼,那条路更好,应该是很容易选择的,除了说他傻,不知道说他什么了。
所以说关羽就是用错人了,如果当时留守江陵的将领,能够选择坚守,那么关羽是不会落到败亡地步的。
《三国志.吴主传》关羽还当阳,西保麦城。
我们看看关羽的败亡路线,他率军从襄樊前线撤下来,退守当阳,最后逃到了麦城,今湖北当阳市东南四十四里两河乡东北麦城村。
可以说得知江陵失守,关羽的第一反应绝不是保命,自顾自地逃跑,我个人一直认为,如果关羽想要偷生的话,他完全可以走于禁的路线,活命是没有问题的。
一个是带着部队往刘封驻防的东三郡逃跑,将士溃散的话,他自己逃到刘封那,也没有太大问题,毕竟那个时候,孙权的部队还没有完全切断关羽逃亡的路线。
一个是关羽直接在襄樊前线投降曹操,曹操是绝对不会杀关羽的,这不是说什么情谊的问题,关羽作为刘备集团的高级将领,可以说算是刘备集团实力最为强大的“诸侯”,也是早期创业人物。
这样的关羽如果投降于曹操集团,这影响对刘备集团来说绝对是致命一击啊,可以最大程度上抵消,之前汉中之战曹操的战败影响。
但是关羽都没有选择,他选择的是率兵南下,显然他不肯能投向孙权啊,因此目的必然是尝试有没有夺回江陵的可能。
只是吕蒙做得很完美,大军入城之后,他有力约束手下的将士,并没有侵犯江陵城中百姓的举动,因此南撤的关羽大军,众将士在得知自己的家人被照顾的很好后,大多弃关羽而去。
因此关羽是还没有抵达江陵城下,就已经处于部下四散,无粮草军械补给的困境了,局势如此,他也是无力回天。
《三国志.先主传》通武陵,遣侍中马良安慰五谿蛮夷,咸相率响应。
即便后来刘备征讨孙权的时候,武陵蛮部族愿意支持刘备,也就是说哪怕在关羽败亡的时候,在荆州还是有能够支持关羽的势力,可是关羽也没有在荆州和孙权打游击战的资本啊。
既然败亡局势已定,他只能选择逃亡了。
只是说,关羽在襄樊前线,得知江陵失守的第一时间,没有选择逃亡,后面就没机会了。
《三国志.陆逊传》权乃潜军而上,使逊与吕蒙为前部,至即克公安、南郡。逊径进,领宜都太守,拜抚边将军,封华亭侯。备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,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。
《三国志.潘璋传》权征关羽,璋与硃然断羽走道,到临沮,住夹石。
也就是说吕蒙夺取江陵的统帅,陆逊率军占领了宜都,切断了益州沿长江东进,救援荆州的路径,并且也断绝了关羽沿长江逃往益州的可能。
同时潘璋朱然率部到了临沮,今湖北远安县,这是应该是孙权在得知关羽率部南下后的部署,就是为了切断关羽逃亡东三郡制定的计划。
《三国志.吴主传》羽伪降,立幡旗为象人於城上,因遁走,兵皆解散,尚十馀骑。权先使硃然、潘璋断其径路。十二月,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、都督赵累等於章乡,遂定荆州。
因为战局混乱,关羽是应该无法完全探知孙权各部的情况,因此他可能并不知道,自己唯一的退路也被截断了。
所以说关羽才会有假意投降的举动,之后从麦城向西北逃亡,但是被守株待兔的潘璋所擒获,最终被杀。
可以说关羽在得知江陵失守后,高傲的关羽是不会直接选择逃亡的,他做了最后的尝试,只是局势已经不是他自己可以掌控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