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硕转欧硕申请经历[复制链接]

英硕转欧硕申请经历[复制链接]

我们小孩的留学路

我写这一篇文章,是想和所有的家长们聊聊,孩子的学习与成长,我小孩的这个经历,是我们通过不断摸索,经历不少弯路,特别是对于身处小城市的家长和学生来说,他最后的结果实际也不是最优的,但对于我们这些小城市的家庭又不富裕的家长和学生来说,又是可以接受的。我把我们的经历写出来,希望能对大家有一定的启发(我经历小孩高考,高考志愿填报基本摸清,现在每年都要帮几个人填志愿,经历小孩考研,对考研、保研也有了基本的了解,最后,又是小孩留学,对英系和欧陆国家留学也算基本了解了)。

我小孩是2019年9月入学的大学生,由于高中选的文科(高二时,面临选科,小孩文理成绩差不多,他自己说,选文科可以进入学校的文小,选理科,进不了理小,我们尊重了他的选择,他也确实进入文小,高中时期一般是文科的前十以内,高考时,平时的强项数学发挥不好,最后高考只考了605分),志愿时填报武汉一所211,被调剂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,大二时申请转专业为经济学专业,大家都知道他们这一届的学生,四年大学生活,三年是疫情,而且,他们又处于疫情初发地武汉,在家上网课时,天天不是睡觉就是玩游戏,因此,线性代数不出所料的挂科了。稍微了解大学保研政策的都知道,在有挂科的情况下,保研就没希望了,同时,小孩又是转专业,大一所学的知识大多与新专业所需学分不一样,也就是后面三年,要学别人四年一样的知识,当然还是有一定难度(当然划水的除外),因此,我们确定目标,从大二下学期开始,准备考研,小孩也确实还算努力,每天除了教室,基本上是宿舍、图书馆两点一线(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毕业后的半年,为什么会多半年,后面会交待),我们的初步目标是中流985院校的经济学学硕。

但是,在2022年5月底(大三第二学期期末)的时候,小孩在和我视频时(小孩大学后,没有回家的话,基本做到每天小孩出门锻炼时,会和我们视频聊天一段时间)说,他想出国读研,听到他这个想法,我们内心还是很震惊的,关于出国留学,在他读大一时,我就问过他的,他很果断的告诉我,不想出国,聊天时,我没有立即答应,只是告诉他,考研准备,我们都已经做了一年多,让他再考虑考虑清楚。挂完电话,我和他妈妈商量,只有一个小孩,又是男孩,他想出去走走,就当是长见识吧,考虑到那时还是有疫情,如果留学,考虑香港,最远新加坡,后来和小孩商量,考虑的结果也是港新,但是,由于疫情的原因,港新成了国内留学的首选地,造成港新两地的留学申请非常卷,这是后话。

如果,对留学有了解的人,都知道,留学准备实际和考研准备一样,应该从大一就要开始,而留给我们准备出国的时间,只有3-6个月,这个时候还没有语言成绩(雅思或托福),也没有G(GRE或GMAT),更不说,对于留学,我们从没了解过,好在现在是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,了解并不难,可是准备的过程却非常难,也非常需要时间。所以,只能找中介,刚好有个熟人的小孩中在做留学中介,暑假放假,马上与她联系见面,在小孩当时的情况下(无语言成绩),只有英国和澳大利亚可以申请,而就当时小孩的绩点(84.6分)来说,就是在三个月内考出合格的语言成绩,新加坡两所也基本没希望,香港前三也只有试试港中文,而我们并不想去澳大利亚(大家都知道,澳洲是低绩点的天堂,虽然后来澳洲八大的排名大幅提高,但是说水的还是很多),所以,我们没办法,只有把眼光放到了英国的“王曼爱华”加“G5”水校UCL,实际当时,中介说的这些学校都是属于“冲刺”范围,但是,如果最往下走,我们认为已经很难接受了,妥协的结果,小孩必须在大四上半年,再继续尽可能的刷高绩点,至少达到均分85分,同时,尽快考取雅思,假期时间到年底申请前要准备至少3段实习(大学期间,因为疫情,完全没有出去找实习)。

我们第一次雅思考试定在2022年9月,用3个月时间,小孩不报班,试水雅思怎么样,我现在记得第一次在长沙考试的,结果是总分6.0,小分5.0,这样的语言成绩对于我们的定样是完全没有用的,第2次10月,6.5分,小分还是5.0,基本达到港校的入门分,开始申请,港校提前批一般是9月开始,正式申请一般是10月就开始了,我们申请的时间是10月下旬,已经算比较晚了,是第一轮基本结束,第二轮了,港中文申请了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,UCL申请了环境经济学,伦敦国王申请的是经济与政策,爱丁堡是经济学,曼大申请的是发展经济与政策,华威大学作为保底申请了经济学与国际金融经济学、行为经济学2个。然后开始漫长的等待,小孩还在同时学雅思,第3次雅思成绩是6.5/5.5。2022年11月22日,第一封拒信是我说”G5”第一水校伦敦大学学院, 12月5日,是第二封拒信是曼大(爱丁堡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的拒信了);12月17日,是国王的拒信;在春节期间,2023年1月25日,先后收到华威的2封有条件OFFER,总算心中落定,但是还是希望有奇迹,可是奇迹并没有,但是,我们决定对爱丁堡、曼大的结果进行Argue,因为这个时候小孩有了新的绩点,均分达到了86分,收到了曼大的积极回应,并Argue成功。可能有人会问,为什么对伦敦国王的结果不进行申诉,因为我家小孩说,伦敦的生活费涨得太多了,没有60W不要进伦敦。还有港中文一直没有消息,其实我们已经知道没有希望了,港校就是这样的,拒了当时不会给信,要到第2年很晚才会告诉你拒了(查申请系统)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已经准备去英国了,刚好华威完全不要留位费,只需2选1就可以了,曼大好像留位费是几千吧,不记得了,就等小孩的雅思,都需要7或7.5,小分6.5或7,小孩又反对报班学,雅思反反复复考了5次还是6次,都只是6.5/5.5,可能对小孩的自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打击,而且,我想还有一个问题,也造成了他后来不去读英系教育的授课型硕士,高考时,比他差的同学,申请的学校比他还好(有一个学媒体的一本学校的高中同学,因为准备时间长,实习都很好,申请到了爱丁堡的硕士),再加上后来毕业时期写毕业论文,对搞学术写论文产生了兴趣,三个因素加在一起,最后,他决定放弃英国读授课型硕士,转而决定Gap一年,在学校找老师跟着做科研写论文,同时,在大四下半年再刷刷学分,再去申请欧陆学校或研究型硕士(欧陆硕士基本为两年制,而研究型硕士基本为两年制),为申请国外博士做准备(一年制授课型硕士也可以申请博士,但是时间上基本来不及),后来,由于毕业论文评优竞争激烈,最终均分只刷到88.4分,找了一个学校的研究员,跟着写了一篇论文,同时,一次性考了GRE324+2.5,但是写作分只有2.5分,有点少,刚好,我又查到欧洲有好多学校招春季入学的硕士,我们选了瑞士的苏黎世大学经济学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经济学(这两个国家又是欧陆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),在2023年7月份完成两所学校的申请,英系教育的申请文书流程与欧陆的有较大区别,由于春季项目又不是主流申请季,而且只选了两所学校2个专业,因此,我们决定全DIY,自己准备资料与文书,自己申请。2023年9月13日,收到苏黎世大学的模版拒信(理由是学分不够,实际通过后来的了解,苏黎世大学经济学基本要均分90分才有希望)。然后,我们又开始了一轮漫长的欧陆选校,由于德国需要APS审核才能申请,基本决定放弃,其他结合院校排名与专业排名,选取从北欧到荷兰、法国、比利时、意大利、西班牙等国家10多所学校的择校方案,只等申请季开始就开始2024fall秋季入学的申请。

2023年9月27日,哥本哈根大学给有条件OFFER,条件之一为补充大学毕业证认证文件(这个后来又经过几轮试验,KU非得要国内院校的官方申明或老师证明小孩毕业的信件,老师的个人信息还必须在学校英文官网可以找到,这个国内大多数学校都没有,而且,在这个时候知道欧陆学校的办事效率真的低,一托就是一个星期,再托又是一个星期,反复好几回,实在搞不好,我又找了一个专做欧陆留学的中介,倒只收了我200块钱,也经过两次才真正通过),然后,又是交一个学期的学费(每年75000丹麦克朗),10月底拿到正式的无条件OFFER,开始着手办理签证,12月初拿到签证(签证1个月就到手了),开始买机票、订房子,2024年1月27日机票从北京直飞丹麦哥本哈根。

说明一点,英系教育的硕士申请最核心的学校背景与高绩点,而欧陆大多数学校(荷兰除外,与英国差不多,好学校基本有认可学校list)更注重课程匹配度,为了申请欧陆这两所学校,小孩将申请英国学校的课程描述(很简单的表明这门课学了什么,多少学时)进行了重新编写,并将国内学分换算成欧洲学分,凑够申请院校需要的学分,课程描述将近一百页。只要课程匹配度高、学分够,国内双非一样的可以申请欧陆好学校。另外,欧陆学校大多不太重视排名,比如哥本哈根大学国内软科与美国U.S.News都是30多名,而现在QS与泰晤士都到了100以外,特别QS这几年都在往下掉,而且,欧陆是非主流留学国家,国内认可度可能与英美国家院校相比要差一些,但是,留学体验却要好得多(英国一些学校,全班基本是中国人,出国几千公里,还是和中国人在一起上学),相对来说比英美也要安全一些。所以,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把眼光放到了英美之外的欧陆。

最后,我写出来的,可能有很多我们经受过的挫折与煎熬没有写到,与我小孩教育背景差不多的有钱的可以参考一下我们的背景找中介,要少受些煎熬,当然有钱的,可能也不会去欧陆了,英系教育的短平快还是适合大多数人的,欧陆留学是属于经济实惠型的,不过我看过这样一句话,对于想读博士的同学,如果硕士申请都搞不定,肯定也搞不定博士的申请。

希望所有想出去看看世界的学子们都进入自己的梦校!

养生小贴士

有哪些能学吉他的 App?这3款App让零基础也可以学吉他
梦幻的解释
💡 小知识

梦幻的解释

📅 07-03 👍 721
以惠科(HKC)T9000的功能及性能(一款性价比较高的智能电视)